English

罗布泊藏金聚宝人初识

1998-10-18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邢兆远 刘鹏 我有话说

8月初,我们从新疆库尔勒出发,沿孔雀河向东南方向走,很快就抵达罗布泊边缘地带。此时这里显得温情脉脉:湛蓝的晴空下,千姿百态的沙丘泛金耀银,微风卷起的细沙像流水般轻轻腾跃,蓝天与沙海相接处的弧线、沙垅间点缀的婀娜红柳、古塔上弥漫的神秘云雾,构成仙境般的氛围。

石油地质勘探队的推土机已铲出总长2000多公里的几十条简易土路,越野车可以畅行无阻地穿行,可见石油勘探的脚步已踩遍这里的角角落落。罗布泊,蒙语称其为“罗布淖尔”,意为“多水汇集的湖泊”。其实,人们常说的罗布泊不仅仅指湖盆区,它西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界,东至玉门关与阳关之间,北抵库鲁塔格山,南依阿尔金山,总面积达10多万平方公里。据史书记载,这里曾是颇有江南风光的鱼米之乡。《新疆风物志》也介绍,50年代末这里尚有数百平方公里的水面,人们划着橡皮船捕获过一米多长的大鱼。

听多次来此考察的专家樊自立说:“现代罗布泊不仅是亚洲中部最为干旱的区域,也是地球上罕见的‘干极’,这里的年降水量仅20毫米,蒸发量却高达2600毫米,空气干燥得几乎不含水分,全天空气湿度为零的日子司空见惯。在湖盆区,可见到翻卷起的灰棕色盐壳,如刚刚犁过的耕地,有的翘棱着像密布的刀丛。在烈日下,盐壳因受热而产生相互间的挤压、磨擦,不时发出‘砰砰’的响声”。

酷夏时节,靠罗布泊边缘走觉得像走在巨大火盆的边缘,怪不得听说当年寻找科学家彭加木的警犬,四只蹄子不敢同时落地,因为地面着实太烫了。正说着,眼前蓦然呈现出一抹令人惊喜的绿色,走近方见了“罗布泊第一井”的文字图案。记者早听新疆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长刘新才介绍,两年前,他们开始在罗布泊找淡水,选定3个“靶区”,今年1月12日开钻,经过2个月昼夜奋战,2月19日一股可供人直接饮用的淡水涌出。这口井深465米,日流量452立方米,这是国家实施“西北特别找水计划”的重要成果。有了水井,勘探工人在周围种下30棵榆树、沙枣树,引来了欢快的鸟儿,从此也发现了野骆驼的踪影。据悉,在罗布泊其他地方找水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,仅阿其克谷地储水面积就有140多平方公里,含水层厚达232米。

令人兴奋的是,这淡水井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。在罗布泊,稀缺矿种钾盐的储量为2.5亿吨,矿区面积达7000平方公里,为国内之最。目前全国农业生产每年需各类钾肥450万吨,其中三分之二从国外进口,耗资4亿美元以上。有了开采钾盐用的淡水,罗布泊这片蛮荒之地将会变成举世瞩目的“聚宝盆”。

这“罗布泊第一井”,离湖盆还有50多公里,距离彭加木失踪地30公里,恰处敦煌到楼兰古城和米兰古堡的丝绸之路旅游线上。我们由此折向东北方向,经过汉代霍去病屯兵地,只见沿途的戍堡、驿站、佛寺、烽燧、古塔、汉代长城,像珍珠般撒落在这里,使人们不禁觉得罗布泊也是文化的“聚宝盆”,怪不得历代中外探险家被这片“神秘之地”撩拨得如痴如醉,如癫如狂。不知不觉间,车子开进一片土丘群,如同闯进《西游记》中描述的“魔鬼城”。同行者说,这是“雅丹奇观”。登上高台眺望,由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风蚀土丘群,一望无垠,伸向远方。这些土丘,有的像房舍城堡,有的如亭台楼阁,有的似寺庙佛塔,有的像伏卧的狮子、斜躺的龙、睡着的狗……鳞次栉比,气势雄伟,千姿百态,引人遐想。土丘间点缀的红柳花、野麻花交相辉映,宛若朵朵彩霞,与峥嵘起伏的“雅丹奇观”远近相衬,增添了无限的神秘色彩。

在这天下奇观面前,记者想,如果有更多的水井,植上树,种上草,这里会成为人间仙境。据说这“雅丹地貌”在罗布泊西部、南部都有,广达3000平方公里,加上闻名于世的楼兰古城、米兰古堡,以及被称为经济通衢、文化载体的丝绸古道,无疑构成一个“文化聚宝盆”。近年来,新疆人审时度势,进行旅游开发,设置安全可靠的黄金旅游线,使这里逐步成为旅游业的新焦点。去年秋天有200人组团徒步穿越罗布泊,今春这里又迎来广东女子考察队。至于来罗布泊边缘城镇旅游的、到楼兰古城探访的、走丝绸之路欣赏西域风情的中外游客更是不计其数。

如今的罗布泊,在西部开发潮中,已撩开神秘的面纱,初露“经济与文化宝盆”的真面貌。有专家说,这里已不再是蛮荒、恐怖之地,其探险时代即将结束。在不久的将来,它会成为一个喧闹的工地,一片旅游胜地,一只堆金积银的“聚宝盆”。有了水,有了树木花草,有了居住的人群,有了旅游点,其生态环境自然会改变。但这一天的到来,需人类付出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奋斗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